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特区政府一直维持着高企的管治权威。然而,澳门特区政府在一些领域的施政成效,与社会大众的期望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推出的施政亮点,基本上亦难以照亮广大市民的眼球。为了让澳门广大市民切实认同政府的施政成效,深刻感受施政方面的闪耀亮点,澳门特区政府有需要优化决策思维,开辟有效管道进一步吸纳社会不同持扮者的意见,以作为优化各项工作的重要养料,用事实而不是用语言技巧燃点施政亮点。
无疑,任何城市的施政亮点都不是仅凭“政治化妆师”或一个善搞宣传工作的团队凭空燃点出来,邻埠和澳门特区政府的部分官员心思不在施政实效,却在"政治化妆"和形象包装上,结果本末倒置而导致弄巧反拙的例子,并不罕见。弹丸之地的澳门,存在着的各种经济社会状况,不可能说几句漂亮话或堆出冷冰冰的数字,便可轻易打动对事物随时可见可感的澳门广大市民。
譬如说,美国杂志《福布斯》2024年度经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人均本地产总值(GDP),澳门以134,140美元在全球最富裕地区中排名第二、亚洲第一(澳门特区统计暨普查局公布去年澳门人均GDP为587,922澳门元);澳门最新一期(今年第二季)总体失业率仅为1.9%,贴近疫情前2019年1.7%的极低水平;去年本地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较2019年有所增加,至20,500元。估计这一堆亮丽的数字,不可能让面临经营、就业或生活沉重压力的相关市民感到振奋,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澳门广大市民每天起床后,便面对衣食住行甚至看病等一大堆问题,民生无小事。由于宏观微观的经济议题、社会大事小事,是互相影响的,牵一发动全身,因此,无论从引领澳门经济社会走向光明前景,到支援寻常百姓解决民生实事,都亟待特区政府改善现时的政策制定模式,必须加强以系统思维和务实进取精神去认真直面问题症结,切实破解窒碍施政实施的堵点、难点,从而制定具针对性、更具可预见成效的政策措施。
一、应该避免以僵化思维和官员只求明哲保身的态度去处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的政策问题。例如,为加快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并因应经济复甦不全面而创造条件增加就业机会,有必要以新思维优化实施多年的重大投资移民政策。而不是以僵化、忽略制定重大投资移民政策的本质特性,让政策搁在一边,甚至突然改变一贯的临时居留许可续期申请的审批方式,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
2018年廉政公署公布关于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审批“重大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调查报告,有一段颇值得回味的话:贸促局在审批“重大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申请时应严格把关,但不代表可以将政策和相关的信息“收收埋埋”,否则难以实现吸引外来资金及人才的目标。只有最大限度确保申请程序和审批结果的公开透明,才能防止审批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甚至违法情况。同时指出,透过“重大投资移民”,可以吸引资金投入对澳门发展有利的行业,推动产业适度多元发展。
也许是基于相关部门官员出现涉嫌违法现象,随后在审批“重大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临时居留续期申请时,几乎形成了“因噎废食”或是“斩脚趾避沙虫”的状况。只要不符合183天常居澳门要求,基本上是不获续期。过往能按正常程序成功获批临时居留续期申请的个案,2019年起便陆续被否定续期,这些在过往大都事前都没有收到任何常居要求的警示,从情理上说不过去。如果是执行者误解法律本意而作出不正确的否定,应该尽快更正。如果因法律法规束缚了“重大投资移民”政策而影响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成效,应该加快修法优化相关政策的实施。
基于种种原因,特区政府的重大投资居留许可计划,近年申请者已转趋为零,2020年有6宗申请,2021年仅余1宗申请,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完全没有申请个案。招商引资投入非博彩项目,对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非常重要,而且有助创造更多非博彩税收入。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可考虑从澳门的发展所需出发,透过修法明确不再要求“重大投资移民”申请者的居澳天数,因为吸引重大投资的重点应着重于引入的投资,是否有利于经济适度多元,尤其是否具有理想的创收前景,可为特区政府提供相对稳定、数额较大的税收,以及是否有助提升劳动素质和优化就业结构。对于被否定续期的“重大投资移民”的申请者,只要经营状况符合申请承诺,宜重新复办续期,以提振投资者信心。至于“技术移民”的政策已废止,而澳门人才引进制度中的“高级专业人才”申请,也可从如何更好地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着眼,结合社会科技发展,重新作出检视常居的处理方式。
二、应该更重视在顶层上以系统思维去优化政策实施。其中,交通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改善方式不一定仅局限于路面车行方向之类。例如,为了改善新马路至内港一带的交通状况,可以结合中南区的社区经济发展综合布局。由于内港口岸是澳门中南区最近距离对接珠海湾仔的口岸,如果两地建设联通内港与湾仔的桥梁,或者透过鼓励政策包括研究适当的财政资助方式,推动往返内港与湾仔之间的渡轮加开班次、延长通航时间,并从现时每程35元(澳门元)的船票大幅降下来,肯定可吸引大量身处中南区的游客和澳门市民不再挤拥地乘搭公交车,而会纷纷作出由内港直接到珠海湾仔的选择,从而大大纾缓中南区公交压力和改善繁忙时段道路堵塞状况。
配合内港至湾仔的通关需求加大,可重整司打口广场,再由司打口适当配置自动步行系统接驳至三巴仔、红窗门及附近街区,吸引经内港出入境游客在区内游览、消费,藉此再分流部分游客步行至郑家大屋一带,或经岗顶、摆华巷及邻近路径到南湾区活动。此外,可在南湾区内适当位置透过合理规划容许专车穿梭接载乘客到路凼城区度假村,以便为旅客游走相关街道增添动力。反之,游客若先到路凼度假村,随后坐车到南湾区,再透过完善的步行网络,走进岗顶、三巴仔、司打口,经内港离境,将不失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行程选择。客观上更有助分流游客,并加强路凼娱乐区与内港周边旧区的互相促进作用。
同时,为避免繁忙时段澳门半岛私家车兜路经友谊大桥、西湾大桥往凼仔而增加道路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在充分评估第一条澳凼大桥的结构状况后,若条件许可,可研究推行在上下班时段开放轻型私家车行走葡京酒店对面的第一条澳凼大桥。
三、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时应该更加细致,并站在市民角度想市民之所想。举例而言,现时每逢节假日尤其是黄金周期间,大三巴牌坊一带游人如鲫,水泄不通,加强人流管制,避免发生意外或互相堵住,政策初心是好的。但人潮管控自实施以来,基本上是一成不变地执行,没有切实考虑身居住在管制区内市民的感受。最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管控街道是单向行走的,当市民一时大意忙了关掉屋内的煮食炉,踏进管控区后根本没法沿路重返家中关炉,一旦煮食炉引致火警或爆炸,不排除会造成严重后果。又或者家中老人有急事电召家人回去,刚好逆了回家方向是难以快捷赶回家的。究竟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的官员,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有没有计划作出优化安排呢?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在去年竞选期间,提出“两院论”(法院和医院),是非常精辟和接地气的说法。事实上,医疗卫生体系,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现时卫生中心的一些处理方式,确实令人费解。卫生中心虽然有提供预约就诊服务,但当病人成功预约就诊时间后,就诊当天尚须在卫生中心指定的时间段内凭身份证在自动取筹机内取筹,然后再等叫号就诊,提前(例如预约就诊时间是下午4时,提前在下午3时)是不能在自动取筹机内取筹的,这无疑是一个扰民和不科学的环节。由于是电子取筹,应该给市民更大的灵活性去安排时间取筹。
另外,卫生中心的牙科一般会提供脱牙与补牙服务。通常卫生中心的牙医遇到补牙病人,除非补牙难度不高,否则多数会叫病人脱掉或直接说牙齿不能补。但当病人在私人牙医却可以顺利补回来。私人牙医可以把牙齿补好,说明不是牙齿本身不可补,而是卫生中心的牙医不负责任。为此,相关部门有必要提升卫生中心牙医的责任心。否则,病人将可能在本来可补情况下,被误导拔掉牙齿,或者因转至私人牙医而无端增加高昂的补牙开支负担。这类个案实在太多了。
特区政府的施政综合绩效,是由一个个施政亮点汇聚起来的,是体现一个个可让广大市民增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施政成果。相信澳门特区政府只要不断优化制定政策的模式,善于吸纳社会意见的有益养份,统筹兼顾和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施政的亮点会不断燃亮并形成耀目光芒,照暖人心,并对推进澳门特色“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行稳致远,可增添源源不绝的动能。(本文作者陈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