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4年7月颁布《家庭政策纲要法》,至今逾30年,随着澳门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您认爲是否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对此有何建议?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吕绮颖副理事长:在社会快速变化下,本人认为政府有需要加强《家庭政策纲要法》的指导作用,并适时完善修订。根据不同的资料显示;人口老化、双职家庭和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及生育率低等问题,正逐步影响本澳家庭成员原有功能的发挥,此外,政府不同的部门在制定其范畴的政策时,未能体现《纲要法》的目的,亦使本澳家庭的功能减弱。
澳门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颖虹博士: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对1994年颁布的《家庭政策纲要法》进行完善。因为随着澳门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人口老龄化、双职家庭的增长和生育率下降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的政策能够与时并进,灵活应对。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张东航助理教授:1994年的立法背景和家庭模型,与今日澳门家庭形态的多元化(如重组家庭、跨境家庭、未婚同居家庭等)已严重脱节。法律若不能回应这些多元家庭结构的现实需求,相关的支援服务就难免出现覆盖盲区。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徐幸洁副理事长:随着澳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现行法律已显现出诸多不适应之处,建议适时展开全面检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完善本澳家庭政策的顶层设计,尤应在推动落实家庭友善、鼓励生育等政策上加大力度。
2.近年澳门社会出现离婚率上升及出生率低等情况,您认为如何结合各项数据,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家庭工作?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吕绮颖副理事长:建议从预防的层面开展系统性的婚前教育服务,同时,建立婚前咨询热线与在线测评工具,帮助准夫妻评估婚姻的准备,针对解答婚前疑虑,从源头降低婚姻的风险。
澳门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颖虹博士: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于 2025年3月发布的《2024 年全年人口统计》资料,澳门的生育率显著偏低,而离婚率则略低于世界水平,凸显本地在家庭结构与社会价值观上所面临的挑战,亟须探索有效政策以提升生育意愿并稳定家庭。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张东航助理教授:当前数据往往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未能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因素,导致干预措施“治标不治本”。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徐幸洁副理事长:众所周知,这种深刻转变往往涉及诸多方面因素,包括整体教育程度的提升、初婚年龄持续上升、晚婚晚育普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政府可以此为切入点,从多维度剖析相关数据,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家庭支持政策。
3.您认为当局在建设家庭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吕绮颖副理事长:可发展AI人工智能科技和利用大数据分析家庭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服务需求,为不同家庭推送相关的福利事项、服务或活动等等。
澳门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颖虹博士:定期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也很重要,能够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服务的实际效果以及市民的需求变化,进而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家庭公共服务平台的最大效益,提升家庭的整体福祉。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张东航助理教授:目前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多为“信息陈列”和“活动通知”等,缺乏作为一个“服务平台”所应有的整合性和互动性。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徐幸洁副理事长:建议设立一站式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应整合目前较为分散的家庭服务资源,建议设立一站式家庭服务中心,将相关服务信息统一信息平台发放,按照育儿、家庭支援、长者支援等高频服务类别,提供清晰的相关服务信息(如服务内容、价格、地点等),协助市民更好寻求适合的服务。
4.“家庭生活教育5年工作计划”自2021年推出至今,您认为有何成效?对此有何具体建议?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吕绮颖副理事长:一是“家庭生活教育探索小组”可从“活动组织者”升级为“策略规划者、需求研究者、资源整合者”,更精准地回应澳门家庭的多元需求,推动家庭生活教育从“广泛覆盖”向“提质增效”转变。
澳门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颖虹博士:长远来看,必须增加专业力量,并有必要逐步形成家庭教育法,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张东航助理教授:在全面检讨五年计划成效的基础上,需要因应社会环境的转变,制订并优化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确保政策的延续性、时效性和前瞻性。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长工时是澳门家庭幸福的最大威胁。家庭生活教育不应仅是社工局的职责,它必须成为一个由经济、劳工、房屋、教育等多个部门协同参与的顶层设计。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徐幸洁副理事长:现“家庭生活教育5年工作计划”即将期满,建议当局适时展开检视计划,总结成效和检讨不足,并向参与计划的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学校等收集意见,结合社会现状完善和优化下一个5年工作计划,促进本澳家庭教育进一步发展。
5.其他地方的家庭教育政策,有哪些值得澳门参考或学习的?
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吕绮颖副理事长:从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政策的法规建设来看,澳门可在“推动专门立法,明确核心框架”等方面进行借鉴,以促进现时推行的家庭生活教育的工作。
澳门家庭教育协会副会长杨颖虹博士:澳门目前尚未形成专属于家庭教育的政策,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教育措施和倡导,但缺乏一套系统化的家庭教育政策来指导和支持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具体做法和资源分配。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限制家庭在育儿过程中的有效支持和资源利用。因此,建立专属的家庭教育政策对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澳门城市大学大健康学院张东航助理教授:澳门应借鉴那些将家庭政策视为“社会经济发展核心战略”而非“社会福利补充项目”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其政策背后的整合思维。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徐幸洁副理事长:香港和新加坡在家庭教育政策方面有许多成熟经验值得澳门借鉴,如香港社会福利署推行“家庭生活教育”项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新婚、育儿、老年等)提供教育性或推广性活动。
今期的探讨,各位嘉宾就共同探讨的议题,客观理性地为澳门家庭政策现状把脉,发表各自的观点和建议,综合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为:澳门社会当前面临人口老化、单亲家庭增加、离婚率上升及生育率低等社会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政策能够与时俱进。当局有需要加强《家庭政策纲要法》的指导作用,并适时完善修订。面对这一局面,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支持政策,亟须探索有效政策以提升生育意愿并稳定家庭。落实明确、具体的家庭友善措施意义重大,包括具体明确的产假、育儿假、弹性工时等措施。此外,可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和大数据分析,为不同家庭推送相关的福利事项、服务或活动等,实现家庭公共服务平台的最大效益,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