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口岸区工商联会会长
◇青海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
◇澳门文化产业基金信托委员会委员
◇澳门轻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澳门新忠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澳港青海商会会长
◇澳门文化创意企业联合会会长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协会创会会长
◇澳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副会长
◇澳门中小企业发展联盟理事长
◇澳门自强文创智库理事长
◇特区政府授予2021年年度
工商功绩勋章
◇与央视携手拍摄:《澳门之味》、《澳门双行线》、《澳门之味巡礼——五都荟萃》等
◇策划制作电视剧《灿烂的风与海》等
在澳门的经济版图中,新口岸区曾经是一个赌场林立、商业繁荣的区域,在人们的印象中,这里的营商环境极佳,也是澳门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然而,疫情过后,随着赌厅、卫星赌场逐渐消失,曾经的社区活力不复存在。同时,越来越多的旅客倾向于前往路凼金光大道享受更多元、新颖的娱乐购物体验,这些变化不仅对新口岸区构成了沉重打击,连新桥区、北区等民生区域也出现大量商铺结业,使得澳门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激发社区的活力。首先,通过加强社区经济的发展,平衡区域发展差距,让更多的居民受益于经济发展成果,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需提升澳门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多元游客和投资者,确保澳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招牌经济,特色社区新引擎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至关重要。以土壤为例,要想种出美丽的花朵,需要合适的肥料。同样,中小企业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配套支持。具体来说,这些支持应包括积极回应商户的诉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及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放眼全球,诸多国家在商业发展方面有值得澳门借鉴的经验。澳大利亚的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便是典范之一:当地政府通过精心规划街区商铺、提供优惠租金和多样化政策支持,吸引商户入驻,推动商业繁荣。这种政企协作模式,既体现了政府对商业发展的主动引导和扶持,也为澳门发展社区经济提供了有益参考路径。
回看澳门,在探索社区经济、打造“区区有特色”目标的进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新口岸区为例,这里商业活跃度高、人口密集,传统的商住氛围浓郁,众多商铺24小时经营,为此奠定了良好的商业根基。然而,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商业质量,形成更具吸引力的特色社区,仍是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鉴于新口岸地区的发展现状,工商联会多次向政府提出具体建议,期望政府能够有所作为,为澳门创造更多优质的休闲空间。例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将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域改造成步行商业街,精心打造美食广场,吸引各类特色餐饮商家汇聚;开设夜间展售特色商品市集,打造兼具休闲功能与城市记忆的特色空间。若这些建议得以落实,可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游客消费,带动周边商铺、餐饮业及零售业的发展,提升新口岸区的商业活力,进一步丰富澳门的旅游文化内涵,推动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街区发展中,招牌的设计与展示堪称塑造品牌形象的核心利器。可以说,一个独具匠心的招牌能吸引眼球,精准传达店铺的独特魅力与品牌内涵,还能激发商业活力涌动。当众多特色招牌汇聚时,便有可能形成令人瞩目的商业地标,为城市景观增添独特魅力。例如,日本大阪心斋桥的招牌经济堪称成功范例。当地商户通过精心设计独特、富有创意的招牌,成功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打卡留念,使原本普通的商业街变为热门旅游景点。显然,这些招牌已超越单纯的装饰属性,成为鲜明的地域象征,形成了以特色招牌为核心吸引力,带动游客消费的成熟商业模式。
我认为,大阪心斋桥的招牌经济模式,对于澳门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社区经济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并深刻洞察招牌经济在促进消费、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作用,并将其有机纳入社区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尤其是在规范招牌设置的同时,应为商户开辟广阔的创意空间,摒弃“一刀切”的僵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规范与商业活力的平衡。此外,可借助媒体、社交平台等传播管道,广泛推广社区特色招牌,吸引更多游客与消费者的目光。最终达成让澳门的社区经济在招牌经济的新引擎下焕发生机、“区区有特色”的发展愿景。
IP赋能,社区商业发展新路径
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社区发展时,不禁发问:“现在澳门的街道有特色吗?”然而现实给出的答案却令人失望——许多街道缺乏足够鲜明的特色。为改变这一现状,需从根本上转变思维,借鉴外地经验。以长沙市为例,其繁华的夜生活背后,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支撑,从而孕育出独特的商业氛围与生活方式,当中政府发挥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试想,若澳门繁华地段步行商业街打造露天咖啡厅,让人们悠闲地饮酒社交,盘活社区商业,何尝不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举措?
现今,以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逐渐兴起,为打造社区特色开辟了可行之道,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诸如变形金刚这类具有强大IP影响力的经典元素,它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至今依然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若能促成政府与商户携手合作,例如在新口岸凯旋门酒店后街设立步行区,并巧妙融入变形金刚IP主题元素,以此为引力吸引众多商家踊跃入驻,达成品牌集聚与社区特色塑造的双重目标。类似的还有年前新濠天地“涂鸦先生”首展曾掀起一阵热潮。若以此IP为基础打造“涂鸦先生街”步行区,赋予街道设施充满个性的涂鸦,其意义远超单纯的观赏价值。一方面,能够美化街道环境;另一方面,还可催生餐饮、住宿、购物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链。
有见及此,澳门在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街区时,培育长期固定IP乃是长远发展的新路径。这一过程中,需通过政府的强力引领、商户的协同配合,以及对特色的精心营造,形成多方合力。随着这些IP逐步完善与成熟,澳门有望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推动旅游业繁荣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兴盛,实现商业街区的可持续运营。当地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产业可借助IP影响力,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进一步提升澳门的旅游吸引力与商业价值。
引入年轻人才,为城市注入活力与创意
一个城市的蓬勃发展与活力,其根本动力源于何处?这是值得澳门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澳门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青年人口比例偏低的困境。作为社会发展主力军的年轻人数量不足,不仅制约了城市活力与创新,这种人口结构失衡的现状,更使澳门经济和社会面临陷入发展瓶颈的风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澳门政府需要制定鼓励生育、引进年轻人才的政策。同时,应完善社会环境及房屋政策,降低生活成本,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
然而,对许多外地雇员而言,澳门可能仅是工作场所,缺乏情感纽带。因此,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意义重大,通过赋予年轻人才身份证,这象征着归属感,能够增强人才扎根澳门的意愿,为城市注入活力与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人才过程中,明确目标至关重要。例如,引入的人才应具备年轻、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等特质。他们一旦成为澳门一员,将投资兴业,带动经济繁荣,为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以吸引顶尖厨师并给予居民身份证为例,不仅能带来美味佳肴,更能推动当地餐饮文化升级,进而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这种连锁效应带来的深远影响不容小觑。不过,吸引人才并非一蹴而就,需政府制定明确规划与目标,通过多元化发展策略,为各类人才提供成长阶梯与施展平台。
澳门的发展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人口结构与城市活力相互影响制约。只有吸引更多年轻人才,为城市带来多元化思维与创新火花。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这样才能打破发展困境,激发城市的内生动力,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让澳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把握优势,寻求多元发展
澳门被誉为国家“掌上明珠”,长期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然而,澳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来看,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不确定性增加,这无疑对澳门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尤其是周边地区如泰国、日本有意开放博彩业,给澳门的博彩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幸运的是,依托国家的强大支持,澳门正积极开拓新的发展路径。
最重要的是,澳门在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过程中,具备试错成本低的优势。相较于大型经济体,本地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当进行新产业探索与发展尝试时,即便出现局部失误,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较为可控。正因如此,这为澳门提供了更大的勇气和空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以与澳门类似的微型经济体卢森堡为例,其惊人的GDP表现令世界瞩目。卢森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明的货币政策与立法策略。通过低税率、优惠的金融政策等手段,吸引全球企业前来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进而带动经济腾飞。澳门可以借鉴其成功精髓,善加利用独特的优势:独立的货币和立法权,来推动经济的适度多元发展。包括:其一,制定灵活且极具吸引力的经济政策,以政策优惠为饵,招揽各方企业入驻。同时,聚焦自身优势,全力打造开放包容的经济生态。其二,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去除繁琐冗余环节,让企业办事一路畅通;提升服务效率,以高效贴心的服务赢得企业信赖,吸引人才汇聚。如此一来,便能在博彩业承压之际,开辟多元发展新路径,助力澳门经济在全球竞争浪潮中稳健前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格局。
澳门年轻一代的困境
作为澳门人的一份子,我十分关心澳门的未来,以及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观察到澳门的年轻人成长环境相对优渥,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往往容易觉得辛苦。然而,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直接或间接冲击澳门的经济根基。在这一背景下,澳门年轻人面临就业压力增大、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充满不确定性。
科技飞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澳门。以澳门通为例,这张看似寻常的卡片已突破地域限制,在欧洲、新加坡等地实现广泛应用。无论是乘坐出租车还是日常购物消费,均可通过澳门通轻松完成支付。现今,无人驾驶、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加速涌现,预示着未来驾车出行可能无需人类司机,传统职业如赌场发牌员等岗位也可能由机器人替代。然而,当澳门这些传统职业或被新兴技术取代,新职业机会则要求年轻人有更高学历、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但现实是,许多年轻人面对技术革新不知所措,现有知识技能难以匹配技术迭代速度。
因此,要培养和引导年轻人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变化的关键。澳门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肩负起责任,为青年提供更多支持与机会。具体而言,政府可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教育体系,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企业则应加强与高校合作,为年轻人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帮助其积累经验、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