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百强:澳门需要怎样的音乐生态?

2025-07-08 16:45:13    来源:    编辑:

image.png

百强

◇澳门乐队“刃记”创立人

◇澳门活跃艺术家、画家


 

    一座城市的音乐,应当是它灵魂的声音。本土音乐产业的崛起,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让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态真正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这过程中,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座城市的音乐灵魂不仅存在,还能被世界听见?

从商演到自主策划的音乐旅程

    澳门乐队“刃记”于200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超过二十年的音乐之路。在这段历程中,乐队的收入来源包括演出酬劳、周边产品销售,以及唱片与在线音乐平台的版权收入。除了接受商业演出邀请外,“刃记”也积极自主策划活动,部分活动曾获得政府资助。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赞助费用均用于宣传推广与现场设施搭建,因此,成员的演出报酬并未因自主策划的演出而高于一般商演。

    自乐队成立以来,“刃记”的创作始终围绕金属音乐风格,探索存在的意义、个人挣扎、生命的意义以及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从个体的困惑与抗争,到对超自然力量的好奇,都是我们的创作主题。每首歌都是我们对宇宙的提问,这些主题不仅增添了音乐的深度,还使我们的音乐能与听众产生共鸣,传递强烈的情感。

1751964404106753.png

    这条路并不容易。在澳门这样金属音乐土壤仍然薄弱的环境中坚持创作,本身就是一场漫长的筑基工程。然而,正因根基尚浅,更需要有人全情投入,一点一滴地累积,才能让这种音乐文化真正扎根。“刃记”的坚持,正是为了让金属乐不仅是一种小众爱好,而是能成为本地音乐场景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二十年前相比,今天澳门的音乐产业氛围确实热闹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人都能在澳门搭建舞台,为这座城市注入多元的艺术活力。这些演出不仅提升了澳门作为国际舞台的商业价值,也为本地观众带来丰富的娱乐体验。然而,这种繁荣景象并未转化为音乐产业的长期及全面发展。  

    目前澳门的音乐市场仍高度依赖外来演出,缺乏系统性的本土产业链。虽然国际艺人的表演能短期拉动经济,但要真正打开市场,必须培育属于澳门的声音。这座城市不乏才华洋溢的音乐人,但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与平台。因此,澳门需要通过本土艺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以音乐为媒介,让外界更深入认识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  

    要打开音乐市场,不能仅仅依赖演出输入。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城市,我们应着力培养有潜力的澳门艺人,通过澳门艺人讲述澳门故事,让外界听见、认识这座城市及其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这不是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制定规模化的体制至关重要,整合和分配业界资源更是刻不容缓。音乐制作、人才培训、宣传策略、筹划大型音乐活动以至提供音乐界别其他工作岗位等,对今天的澳门音乐界来说都是必要的,应该有属于澳门自己的艺人和作品,让澳门人骄傲的舞台。

澳门音乐生态的困境与出路

    澳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令人着迷。作为澳门人,我们为此感到自豪!然而,当提到澳门有多少Livehouse时,我们却只能自卑地回应:在这座被誉为文化交汇之都的城市里,竟难以列举出几处像样的独立音乐演出场地。

    演出场地的存在往往代表着城市对地方音乐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演出空间的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态度。观察音乐产业蓬勃发展的地区,不难发现其对街头表演与小型演出的支持力度,但这类形式终究存在局限性,无法满足所有类型艺人的发展需求。真正孕育音乐生命力的,往往是那些扎根基层的Livehouse,它们如同城市文化的毛细血管,特别成为年轻世代展现创意、交流思想的据点。

1751964414291325.png

    世界各地的Livehouse往往散发基层文化的气息,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交流场所。在我国内地,从一线城市到其他发展中城市,Livehouse已成为年轻人文化交流的中心,既体现了城市的年轻魅力,又成为流行文化的音乐市集。Livehouse对于非主流音乐风格的演绎提供了重要平台,初出道的艺人需要在此累积舞台经验。

    澳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孕育着独特的音乐氛围。虽然目前专业的Livehouse不多,但澳门其实有着多元的音乐展演空间,从安静的咖啡厅到热闹的酒吧,从文艺的文创空间到开放的户外广场,每个场所都能成为音乐绽放的舞台。

    酒吧作为最常见的音乐表演场所,特别适合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人。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一起合唱的互动场景,往往能营造最动人的音乐时刻。如果能给予更多澳门本土音乐人在这类场所表演的机会,无疑能创造双赢:艺人能够获得更多曝光,观众也能通过现场演出与音乐产生更深层的连接。试想,当某些歌手或乐队的新作在电台热播时,若能获得更多现场演唱的机会,将大大提升全城对艺人的认同,同时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除了酒吧,澳门众多文创空间其实也具备成为优秀表演场地的潜力。这些富有设计感的场所若能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并特别着重推介澳门原创作品,不仅直观展现本土音乐的多样性,同时也拉近观众与原创音乐的距离。

image.png

    “刃记”乐团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曾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助庆,提升活动气氛。不同类型的音乐能吸引不同的音乐爱好者,虽然澳门地方小,而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这种差异性恰恰构成了本土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基础。

    接纳不同音乐类型的表演者具有多重意义,除了给予展现才华的机会,也是为听众和文化艺术爱好者拓展了更宽广的艺术视野。我相信,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澳门这片土壤上早已孕育出众多优秀作品与杰出人才。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艺术创造力往往受限于演出机会的匮乏与展示平台的不足。当我们认真审视这座城市的艺术潜能时,会发现真正缺乏的并非才华与创意,而是能够让这些文化种子茁壮成长的舞台与发展空间。

澳门音乐如何打破“半职业”困局

    “刃记”乐团能在经济尚未起飞的时候脱颖而出,获得不少澳门人的认可,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创造力外,也得益于文化局的接纳和支持。我们相信,艺人的情操和艺术修养需要各方支持才能释放能量,影响时代。若不获得认同和扶持,可能会沦为时代的过客。支持艺人发展音乐文化,不仅是辅助他们的发展,更是推动地区文化及其价值。

image.png

    今天,澳门的资源相较二十年前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主流文化的兴起,非主流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乐迷的注意力似乎集中在商业化的主流音乐上,却忽视了那些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因此,作为新一代乐迷,应更关注本土音乐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可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输入,更要用心聆听本地音乐人及其作品,让澳门孕育出更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创产业链,与世界接轨,让每位澳门人为此自豪。

    在澳门,这座城市为表演者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成为演艺人士的门槛不高,各类艺人都能自由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本应是一种优势。然而,这种自由发展的背后,却也暗含着孤独前行的艰辛。尤其在独立音乐领域,这个弹丸之地缺乏专业的音乐产业服务机构,使得独立乐队常被迫身兼多职,从演出策划到宣传推广都需亲力亲为。这种“全能型”的生存模式并非每支乐队都能应对,这也拖慢了乐队的成长。

    尽管如此,在这个尚未成熟的商业环境中,独立音乐却意外地保留了一份纯粹。与高度商业化的大市场不同,澳门独立乐队最大的优势,或许正是能在竞争不激烈的氛围中自由创作,不受市场束缚,专注于用音乐诉说自己的故事。这种创作的纯粹性,正是许多成熟市场难以复制的珍贵特质。  

image.png

    然而,要让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音乐生态真正形成,仅靠乐队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关键在于如何为这些创作者创造发展的空间与交流的机会。目前澳门多数的乐队成员仍是“半职业”状态:演出收入无法维持生计,需要依靠其他工作来支撑音乐梦想。尽管“成为全职艺人”是许多人埋藏心底的愿望,但在缺乏系统性产业支持的情况下,这一愿望的实现仍困难重重。由此看来,澳门音乐生态的真正成熟,不仅需要创作端的持续坚持,更需要整个社会对产业整合与协作的重视,只有当行业各环节形成有机衔接时,音乐才能从爱好真正蜕变为一种可延续的文化力量。

想对本土乐团说的话

    如果有一天,“刃记”成为音乐产业中的一个成功案例,我希望人们记住的不仅是一支乐队的名字,而是一种精神:坚韧不拔、无畏无惧的代言人。我们用最真诚的音乐表达自己,以坚持、自信和勇敢的态度,影响那些同样热爱艺术、渴望创造的生命。  

    音乐这条路并不平坦,尤其是当环境尚未完善时,创作、演出与生活的平衡更是一场漫长的奋斗。但正因为艰难,坚守梦想才显得尤为珍贵。我希望年轻的乐队朋友们能带着这份赤诚,坚持自己的初心,克服现实的阻碍,用热情与信念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音乐的梦想,更是一场关于认同与发声的旅程。当澳门的音乐被世界听见时,它不仅仅是旋律和歌词,更承载着澳门这座城市的文化与灵魂。愿每一支努力前进的乐队都能成为澳门的声音!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网罗港澳手机版二维码
  • 爱网购返利网二维码
网站许可证号: 粤ICP备18136297号|Copyright 网罗港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