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参与该项计划的课程质量?请谈谈您的观点和建议。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目前,“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已构建面向学员的反馈机制,同时政府也积极开展监管与巡查工作。特别是第四阶段就已采取全面电子化,采用凭身份证电子报名、电子签到、巡查监察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在此机制作用下,违规情况显著减少,“骗资助”现象亦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众多居民更加期盼课程质量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切实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未来建议政府因应学员的反馈机制,增设星级评分制度,例如可按1至5星的标准对课程进行评定,并将连续取得的高星评价课程单独设立展示栏目。如此一来,能够激励培训机构推陈出新,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品牌课程,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自身的商业价值,长远更可带动其他地区青少年及成人开展研学游活动,进而助力本澳打造成终身教育交流基地。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高质量的课程不仅能增强澳门居民的个人技能,还能提升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提高该项目的课程质量,有以下看法:
(一)教青局作为“计划”的推动者,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明确且严谨的评审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视,让高等院校及社团机构在课程设计上得到建设性的反馈,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不过对于专业程度较高的课程提供者(如澳门大学),建议可以简化程序,给予更多弹性与空间。但对于一般课程提供者,的确应该从严审查,好好把关。
(二)高等院校及社团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良好的资源和专业知识,确保课程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避免大量同质竞争。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量身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十分重要。这不仅需要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更新,还要切合社会需求及行业技术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这既可以有效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还增强其职场竞争力,赢得业界良好的口碑。
(三)澳门居民和企业宜更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加强融入湾区与四大产业发展,对于澳门和年轻族群来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持续进修课程对这方面有帮助,那就非常棒。参与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目标和期望,选择合适的课程。“计划”的成功须依赖于政府、课程提供者、参与者三方之间的共同协力,才能使“计划”继续提升,让澳门居民提高个人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澳门人才的培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根据《2017-2019“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中期评估报告》资料,受访学员(机构申请项目)、考生(机构申请项目)和个人申请项目的参与者中,超过六成(63.9%,65.1%,64.1%)的参与者认同计划能增加院校/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近六成(60.8%,63.9%,58.4%)的参与者认同计划能提升院校/教育机构的课程及教学质素(见图1)。计划能增加院校/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各院校/教育机构定必提高教学质素,以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因此,计划可提升院校/教育机构课程及教学质素。
我认为,在原有质量基础上,我们可通过提升与完善课程设计、师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确保计划的课程质量。具体措施包括:一、严格审核课程内容和大纲,确保课程内容符合专业标准;二、聘用合资格导师及加强导师培训,确保导师具专业授课能力;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四、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定期课程评估、收集学员意见、建立追踪机制。相信通过以上具体措施,配合加强监管,可有效确保计划的课程质量。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关于如何确保参与该项计划的课程质量,我们见到第21/2023号行政法规中有“监察”的规定,至于怎样去监察,就没有怎么去具体说明。见到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主要是在课程有无开展、文件上有无虚假等方面去进行监察。
我认为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是一个审查的阶段,需要严格把关教材的内容、师资资格等,去看审批的课程是否符合基本条件,其实当局已经在这方面做了颇多功夫,应当予以肯定;在中期监督部分,当局可以派员去实地考察教学的的过程,包括教学的内容及其教材、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等;至于后期的评估,可以要求培训机构提交“学员满意度调查报告”,或者当局设计一个标准化的在线问卷,直接向学员收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