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门特区政府自2011年推出“持续进修发展计划”(下称“计划”),鼓励本澳居民终身学习,至今已逾十年,您认为市民的参与度如何?对该计划的实际成效作何评价?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确实为本澳居民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鼓励居民在业余时间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养和技能,为推动本澳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总体来说,“计划”为澳门居民提供一个可以促进持续学习的平台,增强自身的生活及职能技能,为社会不断注入具高技能的劳动力,以应对社会的急速变迁所带来的挑战,有效推动澳门可持续的发展。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计划自推出以来,形成了多种学习渠道,居民参与度及满意度较高;但与此同时,计划亦有不少需完善之处。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我认为对于“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市民的参与程度高。从目前来看,其实际成效也是较高的。
2.您认为该计划可以如何作出优化,更好配合澳门“四大产业”的发展?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纳入“计划”的项目清单的分类筛选仍有完善空间,由于项目类型过于繁杂,居民难以精准筛选。为此,建议进一步细分项目清单类别,并可专门设立“四大产业”专栏,方便有转行或提升技能需求的居民直接查看相关信息。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教青局”作为“计划”的发起机构,应担任着主导角色,结合产业前景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带领澳门居民、高等院校、社团机构及企业深入了解“四大产业”,促进相互间共同合作,推动澳门“四大产业”的发展。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可在培训需求方面投放更多资源,鼓励居民报读相关新兴产业的课程,如增加修读有关课程的资助金额及宣传、制定激励性的奖励措施、提供赴外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等,以推动市民积极学习、持续提升技能。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从相关的网页可以看到现阶段该计划中,有关四大产业的课程比例是比较低的。在此建议将持续进修的课程与“1+4”产业的关联性,作为审批考量的因素之一。
3.如何确保参与该项计划的课程质量?请谈谈您的观点和建议。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未来建议政府因应学员的反馈机制,增设星级评分制度,例如可按1至5星的标准对课程进行评定,并将连续取得的高星评价课程单独设立展示栏目。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计划”的成功须依赖于政府、课程提供者、参与者三方之间的共同协力,才能使“计划”继续提升,让澳门居民提高个人素养与专业技能,为澳门人才的培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我认为,在原有质量基础上,我们可通过提升与完善课程设计、师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确保计划的课程质量。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见到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主要是在课程有无开展、文件上有无虚假等方面去进行监察。我认为在此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的监管机制,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
4.目前,澳门正处于经济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关键期,“持续进修计划”作为本澳居民提升自身技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您认为应该适当加大进修资助的金额并缩短资助时间吗?请说出你的意见及其原因。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计划的每阶段时长为三年,对于那些希望提升技能或探索新兴趣爱好的居民而言,现有的资助金额远远不足,难以报读高阶课程或具有延续性的课程。长远希望研究增加进修资助的金额,若维持原有的资助额度,也可考虑缩短每阶段的时间跨度。另一方面,可持续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研究扩宽对象年龄,以及家庭成员内转移等,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学习之用。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综合来看,适当增加进修资助金额,并保持资助时间的合理长度,应该还是很好的方向。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因应现时课程/证照考试的收费较贵、资助金额不足以支付报读高阶/进阶课程或延续性的课程,居民期望计划能加大资助金额。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我认为该项计划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但是资助的金额只有六千澳门币,在目前的阶段来说是不足够的,我认为应该提高有关的资助金额。
5.对于该计划,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或者其他地方的持续进修学习政策有哪些值得澳门借鉴的?
澳门立法会颜奕恒议员:从香港的经验来看,建议优化本澳持续进修课程搜索引擎,清晰划分课程类别,将专业学科、行业课程、兴趣课程、驾驶技能等细致分层并加以整合,同时增加课程费用栏。
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刘丁己教授:参考邻近地区(如:香港及新加坡)的持续进修学习计划,这些地区的课程除了面授教学外,还设有网上形式,让学习者可以灵活地安排时间进行持续进修。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可参照当局现时咨询组织的模式,设立“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委员会”,汇集社会各界力量,如相关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社团、机构等代表,共同促进计划的发展,就计划涉及到的各个范畴、施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等方面提出建议。
澳门华夏青年协会李昱浩副会长:建议特区政府在“持续进修计划”中尝试纳入在线课程,又或者和澳门的一些大学合作,合作开发一个本地化的在线学习平台,其课程设置建议倾向于与澳门的“1+4”产业相关。
今期的探讨,各位嘉宾就共同的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客观分析,不乏真知灼见。大家都趋同:一是该计划为澳门居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可以持续学习的平台,增强自身的生活及职能技能,确实为本澳居民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推动本澳社会的整体进步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现有的资助金额不足,难以报读高阶课程或具有延续性的课程,希望研究增加进修资助的金额;三是可考虑将部分网上课程等纳入资助范围,以满足澳门居民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的参与度。
综合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爲,“持续进修发展计划”在促进澳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终身学习社会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澳门市民参与度高。建议研究提升资助的金额,有助居民报读一些学费较高昂、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需要建立一套全流程的监管机制,严格把关教材的内容、师资等。可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前提下,考虑拓宽在线学习渠道,为居民创设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积极打造有利于居民素质不断提升,澳门产业发展的“持续进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