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跨境建设大学城的困局和破局(四):明确分工与定位 避免同质化竞争

2025-09-15 16:38:14    来源:    编辑:

  在“大学城”建设中,澳门公立和私立高校之间应如何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请谈谈您的观点或建议。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博士:在大学城建设中,澳门公私立高校应当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公立与私立院校同属高等教育体系,应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现在政府正采取分阶段推进策略,在首阶段公立高校先行的同时,为后续多元主体参与预留空间。

    在优势互补方面,公立高校可发挥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优势,私立高校则可展现机制灵活、反应快速的特色。双方可以在课程开发、师资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应当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以及师资、课程、研究成果等软件资源的共享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e13f738a43df9f2f0d562311c8ef0696_1757925220973249.png

    澳门科技大学庞川副校长:我认为在大学城的发展当中,确实需要重视公私立高校的协同发展问题。协同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也就是错位发展。我们不要一窝蜂地去搞同一个项目,这样会形成恶性竞争,争抢人才和资源。那应该怎么做呢?建议如下:进入大学城的澳门各大学,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进行错位发展,有关当局发挥好协调的功能。这样才能带来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创造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这样亦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大学进行选择。

    我认为,我们的这个大学城和传统意义的大学城应不一样,比如广州和深圳的大学城,他们是每个学校在一起而已。现在我们这个大学城,建议图书馆、餐厅、体育设施等资源共享,然后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创新学院仲伟合校长:大学城建设中,澳门公立与私立高校应摒弃同质化竞争,构建“定位差异、资源互通、功能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应从学科分工、资源分享、人才培养三个层面入手,形成“生态共生”的发展模式。

    一、构建梯次分明的学科分工体系。

    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在学科布局上形成互补。公立高校可侧重基础研究与战略学科,私立高校则聚焦应用技术与产业对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如在数智科技领域,公立高校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量子信息科学等基础研究,私立高校则侧重区块链工程、虚拟实境技术等应用开发;在生物医药领域,公立高校负责基础医学研究,私立院校则承担临床资料的语言服务支援,帮助科研成果转化为多语种的国际标准。这种分工模式避免了重复建设。

    二、创新资源分享的市场化机制。

    应建立“公立高校技术平台+私立高校产业通道”的联动模式,通过利益共享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教学资源方面,建立“课程资源分享联盟”,公立高校的优质通识课程通过数字平台向私立院校开放,私立院校的实践课程则向公立高校学生开放选修。此外,建议设立“澳琴高校设备共享基金”,对共享率高的设备给予维护补贴,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

    三、打造分层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公立高校与私立高校应在人才培养上形成“金字塔”结构。公立高校侧重学术型人才培养,私立高校则强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输出,通过学分互认、课程衔接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贯通。在学分互认方面,我们建议推行“学分银行”制度,私立院校的实践课程学分可转换为公立高校的选修课学分,公立高校的理论课程学分也可转换为私立院校的专业基础学分,通过该制度实现跨校选课。此外,建议联合公立高校开展“联合毕业设计”,学生组成跨校团队,由双方教师共同指导,结合澳门的产业需求进行研究。

image.png

    四、建立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公立与私立高校的协同有序推进,建议成立“澳琴高校协同发展联盟”,负责制定协同规则、协调资源配置、评估合作效果等。联盟可设立“协同创新基金”,对跨校合作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校长定期磋商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就学科建设、资源分享、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困难。此外,建议引入协力厂商评估机构,对高校协同发展的成效客观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促进协同机制的持续优化。公立与私立高校的协同发展,本质上是澳门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形成"1+1>2"的效应,不仅能提升澳门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更能为大学城的建设注入多元化的活力,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样化的人才。

 

    澳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娄胜华会长:在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的建设中,需要澳门公立和私立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与优势互补。

    一、共同参与大学城管理

    成立澳琴大学城管理委员会,除了政府代表、社会人士外,吸纳公立、私立高校代表共同参与管理委员会,统筹资源配置与合作管理。成立横琴高教发展基金,吸纳公、私立高校代表参与,鼓励跨校合作项目。

    二、明确分工与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

    依托澳门高校现有的学科优势,科研实力强、资源丰富的高校,聚焦基础研究、前沿科技、交叉学科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的领域(如中医药、集成电路、海洋科学等)。承担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吸引顶尖学者和国际合作项目。而应用学科较强的高校则可以依托灵活机制和市场导向,侧重发展就业导向的职业性学科和新兴领域(如旅游管理、数字营销、创意艺术等)。同时,无论公校,还是私校,要与产业界紧密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职业培训和技术转化。

    三、共建共享资源平台

    一是设施共享。联合建设图书馆、实验室、数据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课程互选与学分互认。允许学生跨校选课,累积学分。三是师资互补。推动教师跨校兼职、合作科研,共建跨学科团队。

    四、产学研协同与成果转化

    公、私立高校共同申请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基金、澳门及内地的科研基金,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连结市场需求。公、私立高校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链条。与澳门与横琴重点产业(如科技金融、生物医药、文旅会展)结合,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五、共同推进国际化与品牌共建

    共同打造“澳琴国际教育”品牌,面向全球招生,尤其葡语国家及“一带一路”地区,共享招生网络和管道。利用澳门中葡双语优势,联合开设语言、法律、商贸课程,合作开设国际课程与学位项目,吸引海外学生,提升国际影响力。

    总之,公、私校通过分工协作、资源整合、产学研联动、国际化共建,避免内耗,共同提升澳琴教育城的整体竞争力。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网罗港澳手机版二维码
  • 爱网购返利网二维码
网站许可证号: 粤ICP备18136297号|Copyright 网罗港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