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跨境建设大学城的困局和破局(五):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打造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2025-09-15 16:39:53    来源:    编辑:

如何通过“大学城”的建设为澳门培养和储备人才,延揽高端人才?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博士:大学城的建设可通过多层次联动与体系化布局,为澳门培养和储备契合国家战略与本地产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并成为吸引全球高端科研人才的战略平台。依托澳门现有四所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雄厚基础,大学城可围绕这些优势领域系统培育具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澳门所需、国家所向”的专业人才。

    在延揽高端人才方面,大学城应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和澳琴合作区的政策潜力,建立更加开放便利的国际人才引入机制。通过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务安排、签证居留、子女教育及跨境医疗等配套措施,并借助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资源,吸引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及青年科研骨干来澳从事研究与教学。

e13f738a43df9f2f0d562311c8ef0696_1757925220973249.png

    此外,为实现科教产深度融合,大学城宜积极对接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以及特区政府正在筹设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与“政府产业基金”,构建“实验室—大学—产业—基金”联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面向应用的技术攻关与创业实践,并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机会,从而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与市场适配性。

    大学城能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锚点,以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为路径,通过学科建设、人才政策、平台协同与产业赋能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澳门培养本土高层次科技人才,更可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枢纽,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澳门科技大学庞川副校长:尖端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条件,比如发展人工智能。相信未来大学城会面向全世界招聘优秀人才和世界一流的教授。此外,大学城内的大学的专业设置,需要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匹配起来,这也是为澳门未来的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同时亦给澳门的学生就读大学和进修创设了更多样的选择,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西创新学院仲伟合校长:大学城应成为澳门人才“引、育、留”的综合枢纽,紧扣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求。

    一是构建“产业需求导向”的定向培养机制,可以设计“专业课程+ 产业场景+资格认证”的三维培养模式。

    二、创新“国际资源集聚”的柔性引才机制。

    依托大学城的区位优势,打造“不唯地域、不唯全职、不唯身份”的人才高地,突破传统引才模式的局限。建议设立“琴澳学者计划”,采用灵活的聘任机制,海外专家每年在横琴工作一定时间即可享受科研补贴,科研成果在澳门与内地均可申报奖项,智慧财产权归属采用“双归属”模式,既属于专家本人,也纳入学院的成果转化体系。

    三、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留才机制。

    从事业发展、生活保障、文化认同三个维度构建人才生态系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事业层面,设立“青年学者创业基金”,为澳门本地青年人才提供创业补贴,支援在横琴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在生活层面,为人才提供专属住房保障。凸显“澳门生活质量、横琴发展空间”的独特优势。

    四、建立“湾区资源联动”的人才流动机制。

    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人才在澳琴之间、大湾区城市之间“无障碍”流动,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我院推行的“双聘双职”制度,允许教师同时在澳门与广东担任教学科研职务,薪酬按照实际工作量折算,社保、公积金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在澳门或横琴缴纳。这一制度实施有效促进了两地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

    大学城的建设为澳门人才生态系统的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也为“一国两制”下的教育人才融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澳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娄胜华会长: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人才策略可分为“培养储备本地人才”和“延揽集聚国际高端人才”两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双向赋能。

image.png

    一、培养和储备澳门发展需要的人才

    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为澳门培养未来发展人才,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减少澳门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一是学科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大学城应聚焦澳门急需但薄弱的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培养,例如,现代金融方面,设置数字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专业。高新技术方面,设置微电子、中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文创会展方面,设置数字创意、品牌管理、跨境会展等专业。与澳门政府、横琴重点企业(如半导体、医药企业)共建学院、实验室,开设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输送到对口岗位。

    二是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实践能力。设置澳、琴双课堂教学,理论课程可设于澳门,而技术与应用型课程设在大学城,实习实践基地直接设在横琴的合作企业。在大学城内设立面向澳琴青年的创业孵化中心,提供资金、导师、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学生将项目在澳琴落地转化。

    二、延揽和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

    大学城要成为“人才容器”,吸引国际顶尖人才。

    一是依托科研机构引入人才。引入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学合作办学、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横琴分支机搆。通过这些顶尖科研机构的品牌效应和人才网络,吸引一批国际性高水平学者。聘请明星科学家或学科带头人,带动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和项目落户横琴。

    二是打造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保障教研人员的学术自由,简化科研项目的跨境资金流动和管理流程。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术社区环境,创造国际人才优质的学术、居住、生活环境。提供国际性人才清晰的教职生涯规划、具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博士后岗位。

    三是鼓励带教本人青年人才。吸引的国际性高端人才还应成为澳门本地青年人才的带教者。通过导师制等方式,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传递给澳门本地青年人才。

    三、推动制度创新与跨境融合保障机制建设

    澳琴两地法律、税收、通关等制度不同,创设条件实现两地融合。

    一是跨境通关与便利生活。为大学城的高端人才提供多次往返、快速通关的便利,探索“白名单”制度,实现“一线”基本放开。保障跨境通勤的交通便利,解决引进人才的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

    二是提供税收优惠与资金便利流动。对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提供看齐澳门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探索建立跨境科研经费自由拨付、使用的管理机制,允许澳门财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便捷地用于大学城内高校科研。

    三是实行两地资格互认。推动澳门与横琴在教研人员职业资格互认上取得突破,方便国际性人才在两地执教。建立国际化争端解决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总之,通过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的建设,为澳门青年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广阔的产业出路,从根本上为澳门储备多元化人才。同时,横琴大学城成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特区”,为澳琴乃至大湾区发展注入持续的创新活力。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网罗港澳手机版二维码
  • 爱网购返利网二维码
网站许可证号: 粤ICP备18136297号|Copyright 网罗港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