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陈家良:民生为桥,琴澳共拓合作区更高质量发展

2025-04-14 15:49:48    来源:    编辑:

image.png

陈家良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

澳门特区行政会委员

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

市政署市政咨询委员会成员

政府公屋事务委员会委员

澳门坊众学校副校长

澳门中华教育会副理事长

特区政府授予2024年年度仁爱功绩勋章


 

    琴澳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澳门与横琴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一战略不仅为澳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横琴的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对两地产生了显著而积极的影响。

合作区发展成果与挑战并存

    过去几年,在中央和粤澳两地政共同推动下,琴澳合作区高质量完成了第一阶段发展目标,建设成果丰硕,诸多大型基建项目陆续落成。当中,横琴“澳门新街坊”等项目的落成,澳门居民有了更多的生活和工作选择,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如“一线、二线”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了澳门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人员、物资的自由流动,为澳门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还推动了澳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对于合作区来说,借助澳门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得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加速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同时,也积极承接澳门的产业溢出效应,通过与澳门的紧密合作,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如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然而,在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制度衔接、机制协调、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软硬件短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居民跨境工作和生活的意愿,也制约了产业协同和企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两地在制度、机制、设施等方面的全面对接和融合。

image.png

携手共进,优化“四共”新体制

    在推进琴澳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澳门中小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拓展空间。一方面,以往受限于地域与市场规模,澳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天花板。而如今,合作区成为澳门中小企业向外拓展的重要桥头堡。琴澳两地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补。另一方面,资源整合优势愈发凸显。澳门在旅游、娱乐、金融服务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与经验,而合作区则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孵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两地资源的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产业链支撑。

    为了助力澳门中小企业更好地融入琴澳一体化战略,两地政府需要协同发力,多管齐下。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制定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为有潜力但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与盈利能力。在制度创新上,建立更加灵活、便捷的企业注册与营商制度。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鼓励企业创新创造,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规则衔接也至关重要,要推动琴澳两地在贸易规则、质量标准、监管体系等方面的深度对接。并建立统一的产品标准与认证体系,使企业的产品能够在两地市场顺畅流通。加强市场监管规则的协调,确保公平竞争,为企业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image.png

    当前,琴澳一体化进程已迈入深水区,打破行政壁垒、创新体制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合作区建设向第二阶段迈进,意味着要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实现琴澳融合发展。这需要两地政府携手共进,全力合作。优化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共”新体制是关键举措。在共商方面,建立常态化的企业交流机制与高层对话平台。共建上,两地共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人员、物资的自由流动。共管方面,探索创新跨境管理模式。共享层面,推动公共服务,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共享。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打造出合作区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

image.png

推出特色服务,助力琴澳民生融合

    街坊总会作为融入国家大局发展的先行者之一,近年积极参与推动两地社会共融和文化交流。凭借其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将高质量、“原汁原味”的社会服务和经验引入内地。推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街总”标签的特色品牌服务。例如长青共融系列活动,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代际之间的理解与融合;琴澳“心”家园系列活动,从文化、情感等多个维度出发,增进两地居民对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有“琴”系街坊义剪便民服务,以细致入微的服务等,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澳门居民在湾区的生活体验。

    未来两地在深化民生合作方面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两地政府应继续深化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通关便利等方面的合作。在经济领域,加强产业协同,共同探索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两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教育方面,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开展联合办学项目,让两地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区域合作能力的人才。医疗领域,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两地居民的健康权益。在社会保障方面,逐步实现社会福利政策的衔接与互通,为居民在养老、失业、住房等方面提供更全面、更公平的保障。同时,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使人员、物资的流动更加便捷,促进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顺畅。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和创新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如开展跨境公共服务合作试点,打造一体化的产业园区等。通过这些努力,推动各项政策更好地落地实施,实现两地民生融合更高质量的发展,让琴澳两地居民切实共享发展成果。

聚合力,助力澳门青年筑梦合作区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廿五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澳门的希望和未来,是建设澳门、建设国家的有生力量”。青年是澳门未来的栋梁,更是琴澳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在两地政府就业、创业、实习、生活配套等多维度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越来越多澳门青年积极回应国家号召,满怀热情与抱负地投身到大湾区、深合区建设的大潮之中。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融入琴澳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青年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制度衔接不畅使得青年在跨区域合作时可能会遇到一些行政壁垒,机制协调上的不足也可能导致资源整合不充分。文化背景的差异会让部分青年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困惑,而两地行业资质认证的差别,可能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阻碍。

image.png

    面对这些困难,琴澳两地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期望两地政府能够切实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沿着创新路径积极探索,以改革的决心和智慧突破堵点。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加大对青年创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力度。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增进澳门青年对琴澳两地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融合。特别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应当搭建实习和就业平台,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只要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必能为青年施展抱负、融入琴澳一体化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image.png

    琴澳一体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中央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深切期许。无论是去年习主席在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还是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都展现出国家对琴澳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视和支持,琴澳宜居宜业新家园的美好愿景将指日可待。我们对此也充满信心。

    当前正值第六届政府开局起步的关键之年,亦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迈向第二阶段发展目标的启动之年,这既是机遇亦是使命。希望各界凝心聚力,奋发同行,持正革新,牢记主席关于开发横琴的初心是为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嘱托。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勇于突破常规,将中央惠澳政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街坊会作为基层组织,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通过搭建国际化交往平台,发挥“精准联系人”的枢纽作用,既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也促进民生领域的互联互通。从跨境基建到规则衔接,从人才流动到社区共融,助力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网罗港澳手机版二维码
  • 爱网购返利网二维码
网站许可证号: 粤ICP备18136297号|Copyright 网罗港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