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好角色定位 错位发展
未来如何厘清各间医院的角色,分配好澳门医疗市场资源,促进澳门的公私营机构之间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医疗服务水平?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医疗综合体的营运模式初步公布后,标志着综合体建设进入另一阶段。作为与过去有别的公私及非牟利医疗合作支撑的医疗体系,医疗界需要适应期及调整期;社会关注现时由公、私与非牟利三方合力巩固的医疗体系亦将如何错位配合发展,让本澳门医疗领域可以全方位提升。还有如何监督这机构营运、合作的年期、涉及多少公共医疗开支预算等都是社会关注重点。距离离岛医疗综合体当初预计后年分阶段投入使用,只有约两年时间,期望政府成立专责小组,推进离岛医疗综合体营运的前期筹备工作;加紧与合作方对接和跟进大型设施、仪器设备和场地配置等;做好《离岛医疗综合体管理制度》立法、调整架构、招聘人员及研究设立专责部门监管第三方机构,配合综合体的落成时间,如期为居民提供服务,共建澳门健康荣繁家园。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建议澳门设立一个统一的医院管理机构,使用同一套标准。公私营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分工合作,达至资源的最大效益及合理运用。澳门目前的医院主要是山顶医院和镜湖医院、科大医院等,山顶医院(公立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长期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低收入阶层等,而私立医院则主要是其他人群了。可以说目前政府的公立医院主要负担了澳门弱势社群的医疗,日后离岛医疗综合体落成启用后,如果因为病人过多负荷不到的时候,还是建议向澳门的私立医院“买位”,分流病人,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此外还需要再做一个分工,公立医院需要承担起培训医生的责任,不应要求私立医院进行培训,除非自己有医学院、医院,具备条件培训,但可能效果也不理想。培训医生应是公立医院的责任。建议将来公立医院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弱势社群、住院病人、医生培训等,体检等项目可分流至私立医院;专科医疗建议用“买位”或保险的方式,分流部分病人,如公务员的医疗保险,可以去山顶医院,也可以扩展至其他的私人医疗机构。我认为分配好澳门医疗市场资源,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医疗服务水平,关键在于公立医院的定位和责任要清晰明确,照顾澳门社会弱势社群、培训医生应以公立医院为主,此外发生疫情时,还需要对澳门各间医院合理统筹安排。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公私营机构之间如何协同发展去取得平衡,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社会及业界关注的话题。普遍私营业界对离岛医院建设是感到既喜且忧的,喜的是澳门市民健康福祉得到更大程度保障,亦有更多的医学专家能够到澳门为业界提供培训;但忧的是因为政府的医疗项目可能会增加,必定会让已经因疫情而淡薄的业务收入雪上加霜,所以希望政府在推动本地医疗专业及服务水平的同时,亦能够兼顾业界实际困境,考虑将某些小区医疗项目能够更多拓展到私营业界,从而协助分担公营医疗系统前线人员的压力。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有意见认为政府的小区医疗做得越好,吸引更多市民到公立医疗机构看病,私营医疗的机构经营压力就更大,我同意现有的公私营机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现时澳门的医疗奉行公营、私营及非牟利医疗的三轨并存发展,特区政府通过资助公营医疗及非牟利机构,成为医疗服务的主要资助者及提供者,为广大的市民提供全面的终身医疗服务,确保市民不会因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而且很大部份是免费的。由于市民享有政府高度资助的公营医护服务,以致收费远低于成本价或免费;加上人口老化、医疗需求量有增无减、医疗服务要求提高等原因,财政投入日益增加,为澳门公营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此外,公营医院医疗服务供不应求,患者轮候时间长,对服务质素带来影响。此现像表面上是人手不足问题,可是每年几百名医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确实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公私营机构间的协同发展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增大财政投入和加强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整合所有的公私营医疗资源,厘清各持份者的角色和分工,避免互相竞争有限的资源,达到错位发展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
医疗需求是无限量大,不存在封顶,我认为不同层次医疗人员合理地分配到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体现医疗人员的价值,同时可以产出更多的医疗服务。假如,当离岛医院对提升公私营医疗人员的专科水平达到预期效果,让患者在政府资助下,使用一些符合高标准的私营医疗服务,例如常见的专科疾病、一些非高危手术及慢性病跟进等,相关服务需要患者一定比例地付费,而提供者将持续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审核,确保资源没有被滥用。此举不仅直接减轻公营机构的就诊压力,还可以改善市民高度依赖公营医疗服务的习惯,更可以促进私营医疗人员持续进修,遵纪守法地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结语:互补不足 提升澳门医疗水平
1、经国家卫健委推荐,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内地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协助澳门特区营运管理离岛医院。您认为将给澳门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离岛医疗综合体将对本澳的医疗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本澳医疗在基础建设、医疗水平、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本澳社会经济和居民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体现党和国家始终时刻关心澳门同胞的福祉,关心澳门的发展。而两者的合作更是"一国两制"之下的重要创新,对后续本澳与内地的合作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有国家级的优秀医生来到澳门,对培养澳门本地医生,提升澳门的医疗水平肯定有好处,现在澳门希望发展中医药产业,是否能够藉助协和医院的力量,发展澳门中西医结合治疗或中医的辅助治疗水平,以及做一些医药的研发。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我相信由北京协和医院协助营运管理离岛医院,对澳门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特别是专科医疗水平必定带来正面影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持续、市民不易到外地就医的现况下更显重要。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离岛医院的项目可以弥补澳门医疗中的空白之处,带来产医、研、教为一体的医学产业链,可以预见项目不单可以提升澳门的医疗水平,同时可以为澳门培育专科医疗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
2.特区政府期望透过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合作,将离岛医疗综合体打造为一个提升本地医疗人员素质的发展平台,助力澳门医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您有何具体建议?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建议政府提供更多本地私营与非牟利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离岛医疗综合体中的参与机会,透过协和医院先进的医疗技术,提供更多专科培训、专业发展、实习与就业等机会。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 希望澳门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后,能够推动澳门专科医生的培训工作,提升澳门整体医疗质素。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希望通过离岛医院在软硬件措施配套和政策推动下起可持续的发展平台作用,将澳门中青年医疗人员与北京协和医院连结起来,使本地未来医疗水平得到提高。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我建议离岛医院应以教学和医疗并重的运营理念为发展中心,将来若条件成熟,可以吸纳更多本澳医疗人员进入医院按专科方向接受培训,考取相应的专科水平认证,把澳门整体的医疗水平朝专科化发展。
3.据悉离岛医院的医护将主要由本地人担任,澳门不乏本地医疗人才,很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到世界各地学习医疗相关专业,如何能通过政策配合,吸引他们回澳门发展?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认为特区政府计划将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包括专科医生的本地医护人员培训,计划安排对有兴趣且合乎要求于离岛医疗综合体工作的澳门医护人员,前往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培训,将更有利提高专业水平及配合离岛医疗综合体的工作需求。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首先使回来的医科学生得到培训的机会,有机会可以执业,使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和发展机会。建议培训的渠道和开考时间公开透明化,程序清晰,包括中文表述简明,让大家清清楚楚。使学生看到就业的前景。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刚好现在是特区政府人才引进制度的公开咨询期,可以考虑在其中加上或另设人才回流计划。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离岛医院与协和医院的合作,在合作的设计上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希望政府能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相对宽松地给予刚毕业的医学生进入离岛医院接受正规的执业培训;另一方面在财政上适度支持医学生初期的生活所需,以助他们渡过职涯中最困难的起步阶段。
4.协和医院的到来将为澳门的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有意见认为可以籍此发展澳门的医疗产业,有助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对此您持乐观还是保守的态度?有何建议?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期望本澳亦可借着协和医院的品牌效应,发展“医疗+旅游”,参考新加坡、泰国的模式,通过现代化大健康服务拉动高端旅游休闲活动,吸引大湾区以及东南亚、葡语国家等地游客来澳享受高质素的医疗服务,亦可向海外推广中医药文化及治疗服务,真正做到助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有很多的配套工作要做。有了北京协和医院这个名牌,还需要我们的配套工作能够跟上。在这种带领下,可以藉此发展澳门的大健康产业,让澳门更多的机构能够发展大健康产业。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希望政府在积极开拓专科医疗及高端科技的同时,也同步考虑本澳小区医疗和现有的私营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离岛医院对澳门医疗服务的扩容和优化,除了有助增加医疗资源外,未来与旅游资源跨界结合,打造全新的"旅游+医疗"产业,除了满足本地的医疗需求,更可面向大湾区及海外的巨大医疗养生需求。
5.未来如何厘清各间医院的角色,分配好澳门医疗市场资源,促进澳门的公私营机构之间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医疗服务水平?
澳门立法会黄洁贞议员:期望政府成立专责小组,推进离岛医疗综合体营运的前期筹备工作;加紧与合作方对接和跟进大型设施、仪器设备和场地配置等。
澳门研究中心林玉凤主任:公私营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分工合作,达至资源的最大效益及合理运用。日后离岛医疗综合体落成启用后,如果因为病人过多负荷不到的时候,还是建议向澳门的私立医院“买位”,分流病人,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
澳门医务界联合总会黄骏杰副会长:希望政府及有关当局在推动本地医疗专业及服务水平的同时,亦能够兼顾业界实际困境,考虑将某些小区医疗项目能够更多拓展到私营业界,从而协助分担公营医疗系统前线人员的压力。
澳门中医生公会郭庆华副理事长:公营医院医疗服务供不应求,患者轮候时间长,此现像表面上是人手不足问题,可是每年几百名医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确实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公私营机构间的协同发展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增大财政投入和加强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需要整合所有的公私营医疗资源,厘清各持份者的角色和分工,避免互相竞争有限的资源。
今次的探讨,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澳门的医疗水平得以提高,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协同发展,最终使澳门居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综合以上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为:协和医院代表着中国最顶尖的医疗水平,未来参与离岛医院中的营运、管理和服务,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澳门居民的关怀,相信能带动澳门医疗水平朝向更高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一件喜讯,是澳门市民一直期盼的,是特区政府想市民所想,为大家办的又一件实事,值得称赞。但正如嘉宾们所言:未来如何平衡好公私营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亦是需要关注和解决好的问题。还需要政府确立好各间公私营医疗机构的角色,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错位发展、互补不足,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澳门的医疗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