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国内国际社会娱乐明星综艺电影体育足球篮球综合科技通信手机移动财经宏观理财教育历史

青年有擔當,復甦有力量◆採訪整理:潘英懷 羅奕龍 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 抗擊疫情,青年擔當有為 當前全球疫情發展形勢仍然非常嚴峻,至7月底,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

2020-08-17 08:53:45    来源:    编辑:

image.png

羅奕龍: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


抗擊疫情,青年擔當有為

    當前全球疫情發展形勢仍然非常嚴峻,至7月底,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經逾1700萬,並以單日20萬例以上的速度增長;累計死亡人數超過60萬例——近乎澳門人口總數,可見海外疫情仍存很大的不確定風險!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澳門難以獨善其身,也面臨著一場重大公共衛生考驗。幸而,澳門疫情控制成效顯著,在國家關切協助下,本屆特區政府行政長官的果斷、科學地採取有效的防疫部署,於疫情初期便確立“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有效防疫策略,與居民共同克服前後兩波疫情,確診率遠較國外情況低,可以說澳門的疫情控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在抗擊疫情期間,我們深刻感受在特區政府攜手社會各界,團結一致,齊心抗疫,守望相助,共同助力本澳市民抗疫,包括有很多青年朋友都非常積極投入到前線工作和志願服務當中,通過捐款捐物、分享抗疫經驗、發佈多語種疫情防控辭彙等形式,貢獻一份抗疫的力量。同時亦有許多青年朋友透過線上的管道,利用各類資訊科技,製作一些宣傳防疫抗疫的知識分享,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令社會整體的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大家都明白,在這個以個人電腦、網路技術和多媒體傳播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資訊科技時代,傳播及時、準確的疫情資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市民掌握不到防疫的政策,掌握不到一些個人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必然很容易造成迷茫和混亂,比如一些地方曾出現的迷信板藍根、吃抗生素預防新型肺炎、戴多層口罩等。

image.png

    在防疫的關鍵時刻,本澳青年亦通過各種方式詮釋責任與擔當。正是因為很多青年朋友積極參與傳播特區政府的防疫資訊,因此在今年的疫情之下,我們看到全社會都保持著一個比較協調的節奏共同防疫,非常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和措施,包括至今都堅持減少聚集、帶好口罩、勤洗手,亦因應全體市民的配合,所以澳門沒有出現社區爆發的情況,這些既離不開及時、準確的資訊發佈,也離不開大家的共同配合。此外,澳門作為社團社會,各類社團組織都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結合各自會員,將防疫要求和防疫措施充分滲透到社會各層面,讓每位市民都可以及時接收相關的資訊,從而令整個社會的防疫工作能夠取得明顯的成效。

化困境為機遇,砥礪前行

    對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疫情爆發除了嚴重影響市民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外,同時也影響到社會經濟的運作,比如導致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此外,因應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收緊通關措施,從而大幅降低旅客入境消費需求,最明顯的如博彩業、餐飲、旅遊、交運等行業衝擊的最大。所以,在現在這個穩定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礎上,要怎麼樣做好經濟復甦呢?如何推動澳門經濟回復到過去的活力?這些都是當前社會各界深刻思考的問題。其中經濟復甦有一個熱議的話題就是“穩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早前,經財司李偉農司長發佈今年經濟財政範疇整體的施政目標是“穩信心、紓民困、撐經濟、保就業”。基本任務是恢復和穩定疫後經濟,防止經濟出現硬著陸,部署和賦能未來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保護好特區成立以來得來不易的經濟基礎和發展勢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門經濟面臨一定的壓力,受經濟環境影響又導致本澳總體失業率上升,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5月澳門總體失業率為2.4%,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4%,較上一週期(2020年2月至4月)環比分別上升0.2個百分點及0.3個百分點。事實上,關於就業問題,早前特區政府因應疫情已推出的兩輪穩經濟保就業紓困措施、在百億抗疫援助基金中預留32億澳門元的疫後提振經濟專款、疫後加大公共投資和加快審批200多項工程項目等,通過幫扶中小微企和僱員措施,以及在有薪培訓等方面取得成就基礎上再接再厲,這些措施有力支援了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同時也有助於澳門經濟加快轉暖,從而遏制就業環境的惡化。

image.png

    面對問題,我們既不能回避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也要對克服當前困難抱有信心。在這裏我願意分享一下我自身的經歷。我是2000年大學畢業,適逢澳門經濟社會環境比較差的時期,社會各工種的待遇條件並不高,直到2003年,特區政府才首次開考招醫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青年人我們是消極面對,姑且穩一份工呢?還是轉行做其他職業?很多人都處於類似的迷茫和憂慮之中,也讓我們沉下心來為自己的人生和職業作一次完善的規劃。當經濟週期不好的時候,很多行業必然都會受到衝擊,儘管如此,我們能夠看到回歸後澳門必定可以在國家的支持下發展得越來越好,隨著未來經濟形勢好轉,社會對醫療的投入和需求必定也將越來越大,透過客觀分析,從而令自己樹立了非常大的信心,更明白面對眼前的困境,憂慮是沒有用的,而應該考慮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先好好裝備自己,為未來的發展打好基礎。所以當時我選擇去北京大學繼續攻讀醫學,通過不斷學習,更加開闊自己的視野,充實知識儲備,如今看來,這一選擇其實對後來的發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現時,儘管澳門陷入低迷的經濟週期下,處於賭權開放以來的低位,但我們青年人不能只看當下的情況,眼光要放遠一些,以發展的思維看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低潮之後必然會慢慢修復變好。近期行政長官已經闡述如果企業再堅持一段時間,相信很快會有好消息,而且員工是企業的重要元素,呼籲企業眼光應放長遠,“已經捱了半年,再捱少少就到,最後一公里大家是否要堅持,這是畀大家的問號。”

    雖然“最後一公里”要多久才能走完,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但我們可以預測在澳門今時今日的環境下,一定可以越來越好。對於青年朋友,可以借這個時間去作一些思考和自我提升,看看我們有什麼優勢去迎接社會未來的復甦,能夠發揮怎麼樣的力量奉獻社會和實現自身的價值。只有這樣,當未來迎接經濟復甦的時候才能夠把握到更大的機遇。反過來,如果只是消極面對的話,眼光只能看到當下,那麼當經濟慢慢回升的時候,可能並沒有給個人帶來更好的發展。

貢獻青年力量,

助澳多元創未來

    展望未來,澳門在這個疫情過後,一定會繼續騰飛的,但未來經濟騰飛是否還會和過去的模式一樣呢?我想未必。疫情之下,大家都在思考,為什麼澳門社會經濟受到的衝擊這麼嚴重呢?因為我們的產業是單一的,所以我們青年人更需要思考,怎麼結合自身的優勢,做好一些準備,找出一些創新發展的機遇,結合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新的需求,把握未來的機遇。

image.png

    從區位發展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對澳門而言是一大機遇。過去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有些人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看法始終還是比較保守的,因為當工作和生活都很舒適的情況下,大家可能並沒有什麼動力跳出原來的舒適圈去尋找新的機遇。這是人的慣性思維。而當新冠肺炎疫情到來,大家都更加深刻認識到澳門過度依賴博彩業、旅遊業,以及其帶來的風險。相比之下,我們看到香港,雖然疫情比澳門嚴重,但因為其經濟結構比較多元,有很多不同的行業支撐整個經濟體系運作,所以經濟結構沒有受到明顯的衝擊。

    因此,澳門走多元化發展是必然之路,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澳門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契機,從而突破澳門傳統單一的市場和有限的人口。尤其是琴澳融合,通過合力發展的理念,與廣東、珠海合作,做好橫琴開發文章,為澳門注入新活力。面向未來,青年一代應該更加積極用好國家出臺的各類惠澳政策,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透過創新創業,發展新興科技產業,否則澳門仍然固步自封,仍然走過去的模式,那麼對澳門長遠發展和抵禦經濟風險始終存在很大不穩定因素。

    推動澳門青年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惠澳政策,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尤其是青年團體的協同發展。澳門青年聯合會於2006年成立,並且於6月份進行了第五屆換屆,陣容越來越強大,目前已經有超過137個團體會員,有350人組成的核心架構團隊,作為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社團聯合組織,成員來自本澳各青年團體和各界青年人士,致力為各界青年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並且堅持“廣泛團結、聯絡各界青年及青年團體”的創會宗旨,努力團結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青年,凝聚各界青年的積極力量,鞏固和壯大愛國愛澳隊伍,確保澳門的核心價值薪火相傳,愛國愛澳事業經久不衰。

    今年疫情下,我們削減了很多大型聚集性活動,同時也進行了更多規劃和部署,大家共同思考未來如何更好開展青年工作,所以我們在方式方法上形成了三個目標,第一是本會作為聯合會,希望針對團體會員挖掘各團體會員的優勢,既分工又合作,推動整體青年工作的發展。第二是因應疫情影響,縮減線下活動的同時,積極開拓線上活動,比例利用直播的形式,令所有會員保持有機聯絡,甚至開展相關的培訓。第三加強與內地、香港,臺灣及海外各界青年之間的聯繫與交往,促進澳門與各地在經濟、科技、交流、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當中有很多全國和各省市的澳區政協委員,我們希望將青年工作做得更加細緻,發揮澳區委員的作用。通過開展對外交流,拓展青年合作的國際舞臺,學習各地青年團體開展青年工作的有益經驗,拓寬本澳青年的視野,增進各地青年之間的相互瞭解,發展與各地青年團體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為促進祖國統一和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此外,在確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因應粵澳通關措施逐步放寬,我們亦將創造更多的機會協助澳門青年更加深入地瞭解灣區不同城市,拓展澳門青年就業創業空間的深度和廣度。

    對於未來,我始終相信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而每一次經濟調整其實都是變革、洗牌的時刻,青年人的思維必須審時度勢,因應環境的變化轉危為機,激發一些創新,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澳門青年的責任擔當,共同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復甦和長期繁榮穩定發展。

◆採訪整理:潘英懷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最喜欢看
首页头条
24小时排行榜
  • 网罗港澳手机版二维码
  • 爱网购返利网二维码
网站许可证号: 粤ICP备18136297号|Copyright 网罗港澳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