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城市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您认为目前澳门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如何?对此作何评价?
澳门立法会梁鸿细议员:特区政府致力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料共享平台的应用。然而,与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相比,本澳在技术创新、资料整合和跨部门协作方面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总体来说,澳门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
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黄承发理事长:澳门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从宏观角度来看,相比其他地方,澳门可以说处于中等或中上的水平。我认爲澳门在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务这四个方面,政府各部门都可以说是做了一定的功夫。
中西创新学院数字科技学院谭泽汉副教授:总体而言,澳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电子支付、智慧政务等单点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系统性规划、数据共享、人才储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澳门需要正视自身城市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发展道路。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承冬书讲师:澳门近年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在2020年之后,智慧城市的推动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升级与民生服务优化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果。受制于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和区域协同等挑战,澳门智慧城市整体发展仍处于“待深化”的阶段。
2.您认为澳门智慧城市建设是否有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对此有何建议?
澳门立法会梁鸿细议员:建议特区政府制定更详细的长期总体规划,明确及细化各阶段的中长期目标;并以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及公共部门的权责和协调效能为己任,加强公共部门之间跨部门协作,以提升行政效率及减少财政支出。
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黄承发理事长:我认爲由政府去统筹做智慧城市的工作会比较好,因爲可以更有系统和一定的方向。这样无论是政府各部门,又或者是从事有关工作的企业都好,会知道如何去支援政府的这项工作。
中西创新学院数字科技学院谭泽汉副教授: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在系统规划和设计方面确实存在不足。与内地五年规划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模式相比,澳门的智慧城市建设显得相对分散且缺乏长远规划。澳门可以弥补当前智慧城市规划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实现更高效、更有序的智慧城市建设。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承冬书讲师:整体仍呈现“点状突破、系统薄弱”的特征,亟需从战略规划、制度协同、生态构建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升级。
3.如何进一步推动澳门的中小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对此有何建议?
澳门立法会梁鸿细议员:为促进本澳中小企投入智慧城市建设,期望特区政府可以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扶助中小企改善营商环境,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能力。
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黄承发理事长:如果希望澳门的中小企融入澳门智慧城市发展的话,需要特区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及其资金的资助。
中西创新学院数字科技学院谭泽汉副教授:设立"澳门中小企业智慧化发展基金",为有志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直接资助。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智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资助方案。简化申请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承冬书讲师:要激发中小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潜力就需要构建“政策引导+技术赋能+生态协同”的支撑体系,打造低门槛、高回报的参与路径,这样澳门的中小企才会有兴趣参与其中。
4.您认为澳门可以如何更好发展智慧交通?
澳门立法会梁鸿细议员:发展轻轨为主出行目标。加快推进现时各通行线路的节点连接和贯通,打造连贯性的轨道网络系统。并增建步行通道作连接及优化节点,打造立体交通,保障道路网络的整体高效运转,打造绿色、高效、安全和便捷的出行环境。
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黄承发理事长:澳门要真正改善交通问题,需要在整体的城市规划方面作出改善,比如立体交通系统等。
中西创新学院数字科技学院谭泽汉副教授:澳门发展智慧交通应立足自身特点,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逐步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智慧交通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澳门本地高校的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承冬书讲师:澳门的智慧交通需要培育“在地化”技术能力。澳门不宜盲目复制其他城市的“大系统”,而需发展适配高密度特质的智慧交通方案。
5.其他地方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值得澳门参考或借鉴?或者您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澳门立法会梁鸿细议员:建议政府以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为基础,推动城市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持续性;利用跨界合作,创新政府、企业和研究人员的螺旋式三方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动解决人工智能技术普及问题。
澳门智慧城市联盟协会黄承发理事长:希望澳门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使城市真正的增值。通过政府专属部门、大型的科技企业以及中小企等共同合作,将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得更加好。
中西创新学院数字科技学院谭泽汉副教授:澳门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北斗、数据银行、区块链和AI等领域的专业优势,构建具有澳门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承冬书讲师: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已迈出关键步伐,但实现真正的高质量转型,唯有将技术应用与民生需求深度绑定,同时善用“一国两制”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的独特优势,方能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智慧城市的无限可能。
此次探讨,各位嘉宾就澳门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其成绩、不足之处等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客观分析,意见中肯。梳理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为:澳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较为迅速,在电子支付、智慧政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顶层设计、系统性规划、人才储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建议特区政府统筹澳门智慧城市的工作。参考内地和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澳门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澳门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蓝图,设定清晰的阶段性目标,高效、有序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此外,澳门还需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实现与周边城市的标准对接和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澳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良性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澳门的幸福生活指数,打造“幸福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