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您认为特区政府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效?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特区政府在回归后,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但政府在未来仍需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必须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构建一个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明确并落实大型企业在培养本地人才方面的责任。鉴于本澳产业环境,建议人才引进结合招商引资,吸引实力企业与投资,促经济、扩就业,为居民及青年创造更佳就业机会。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中心总监简浩贤博士:较之大湾区的其他区域而言,澳门更具有一些特殊的核心优势,这些优势足以成为吸引高端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加强对这些优势的宣传力度,动员宣讲澳门人才故事,让更多的高端人才了解这些优势,才能充分提高对这些人才的吸引力度。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李军教授:特区政府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政策优化到教育体系的完善,再到区域合作的深化,澳门的人才战略正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成效。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特区政府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澳门具高等学历与非高等学历的人口分别呈正增长及负增长,这也反映了澳门整体人口的教育程度持续提升。在教育部门及各方的努力下,各阶段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及优势。澳门在多次PISA测试中居前列位置,多所高等院校世界排名上升。
2.目前澳门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之处?有何建议?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要有还要有土地及孵化基地的资源支撑,建议应持续运用深合区的优势,以发展培养及集聚本地、外地科技人才,才能更好通过集聚高地,推动澳门适度多元发展。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中心总监简浩贤博士:澳门需要在产业转型、人才转型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而且还要在文化宣传、城市宣传等方面做好工作,增加对澳门新兴产业的了解,降低对人才吸引的阻力。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李军教授:与全球其他人才高地相比,澳门在资源分配、行业多样化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为此,需要在政策支持、环境优化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才能真正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国际平台。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现时澳门在吸引人才方面,只以低税制、15年免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为主,从人才争夺“主动性”及“吸引力”方面考量的话,澳门在吸引人才方面并无太大优势,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3.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如何做好监督及把关工作,真正引入澳门所需的人才?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当局应确保引进“真人才”,澳门人才引进计划要有一定的把关程序,同时须建立机制杜绝出现学历造假的问题。对引进的人才的相关学历,以及其他包括工作经验、工资和年收入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查。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中心总监简浩贤博士:从整个人才系统工作上,所涉及到的都可概括为引才、留才、用才三个流程。要将澳门打造为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做好每一个步骤,主要体现在有诚意地引才,有保障地留才,要精准地用才。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李军教授: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引入的人才真正符合澳门发展的需求,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健全审查机制、明确引才方向及强化后续管理,澳门能够更高效地吸引优质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过往的人才引进过程多次被揭发存在漏洞及缺失,使居民对人才引进产生抗拒感,加上失业率现仍偏高,日后应严谨及完善人才引进的监督及把关工作,以恢复居民对人才引进的信心。
4.澳门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如何优先用好本地人才,以及保障本地居民的就业?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要优先用好本地人才,首要工作是加强职业培训以优化本地人才储备。同时,要改善学生及家长对科技、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中心总监简浩贤博士:政府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主持某些特定产业、特定人才的培训,提供完整的培训课程,培训之后颁发相应的证书,提高政府颁发证书在社会的认可度,鼓励企业根据政府颁发的证书认定相关的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李军教授:完善本地就业保障机制。澳门需要加强对本地居民就业权益的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就业监督机制,确保外来人才的引进不会对本地就业市场造成冲击。针对特定人群(如青年就业者或中年失业者),推出精准帮扶措施,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就业稳定。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澳门不是没有本地人才,而是没有好好培养、发掘和使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常找不到对口工作,致使本地人才离开澳门创业或寻找合适工作。
5.其他地方在引进人才方面,有哪些值得澳门借鉴的地方?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澳门应吸引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做好核准把关,相关人士首次签证到期时,须在地已受聘或开设业务方可续签。
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研究中心总监简浩贤博士:澳门在整个人才发展制度上需要顶层设计,具针对性与实用性,不单纯追求人才获批数量,更重要在实践上証明人才引进将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经济有序扩展,教育、科技得以与人才紧密结合,达到总体平衡而致均衡的做法。
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院长高胜文博士:新加坡的就业入境政策,在面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同时,也着重保障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其投资创业入境政策,均列明纳才的要求及标准。
今次探讨,各位嘉宾对各议题展开了客观、具体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实际可操作性强。大家都趋向同意自澳门回归以后,特区政府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做了颇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引才的同时,需要做好培养本地人才的工作。
综合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爲:澳门作为中小企为主的经济体,多年来不少澳门本地人才因发展空间有限选择离澳,现在应创造条件,吸引这些在外地发展,尤其是与“1+4”产业紧密相关的本地人才回归。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要优先用好本地人才,加强本地居民就业权益的保障措施,针对青年就业者或中年失业者,推出精准帮扶措施。
要将澳门打造为国际高端人才聚集高地,正如文中嘉宾简浩贤博士所言,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有诚意地引才,有保障地留才,要精准地用才。坚持以“对澳门未来发展起到实际成效的人才评价机制”为原则。
鉴于本澳产业环境,建议人才引进结合招商引资,吸引投资扩就业,创造多元就业环境。不断提升澳门的整体竞争力,为澳门的繁荣稳定提供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