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澳门旅游业陷入了焦灼状态。随着内地赴港澳签证政策便利影响,及港珠澳大桥开通,给澳门带来了非常宏大的客流量,按旅游局方面的资料显示,2019年首5个月的旅客增幅为20%。所以经常看到澳门到处都“逼到爆”的现象,尤其是节假日,各处景区和街市都人潮如涌,挤得水泄不通。但是客流量没有变现为“人头红利”,反而由于游客增加衍生出交通堵塞、安全等诸多问题,给街坊带来诸多不便。面对这个矛盾,“旅客税”被愈炒愈热,当局完成“澳门征收旅客税的可行性研究”网上问卷调查,称共收到逾12000份居民意见、1500份旅客意见及150多份业界意见,但是对于调查结果却语焉不详,似就已直接进入征收“金额范围多少”的环节了。
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旅游业在澳门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批游客的到来为澳门经济繁荣带来了强劲的拉动,使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得到有效推进。近年来,尤其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湾区紧密融合内地入澳游客大幅增长,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关联产业都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随着游客增加,不可避免衍生出一系列民生问题。鱼与熊掌如何兼得?从政策上,应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服务供给,提升旅游承载力的工作。这本来是考验澳门政府施政智慧的重要命题,但当局俨然陷入了政治麻木,习惯性做简单选择,不看问题的本质,而将主要矛盾的根源抛“旅客人头暴增”,“以税代管”而漠视当局自身在政策和施政能力上的检讨,岂不如同“掩目捕雀”?
“拍脑袋”决策的旅客税,不可能对澳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有根本改善意义,反而这种“雁过拔毛”的手段,实质上是与民争利。须知本身游客就是推动澳门所有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访澳旅客中,由各种需求各种层次的旅客组成,不管是赌博、观光,还是购物,每一个环节都与澳门经济息息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澳门各行业的发展,让社会利益格局更多元化。现时,对于澳门旅客的关注,有很大一部分人无限放大了“不过夜旅客”这一资料,(按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最新资料显示,5月入境澳门旅客中不过夜旅客大幅上升43.3%),从而倒推旅客品质的问题。这显然过于片面,忽视了旅澳总人数的量级增长,以及留宿旅客的增长,更忽视了旅客在旅宿之外的经济贡献。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征收旅客税能起到筛选旅客品质的作用,“有钱人不会在乎百几十的税费”,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觉得澳门每天仅需拥揽一帮贵宾旅客即可,完全罔顾澳门成千上万中小微企生意对广泛客群的依赖。
旅客税对于旅澳人数占绝对成分的内地旅客来说,也绝非如官方表达的那样乐观接受。试想,对于内地旅客来说签证要收费,过关还要收税,两刀刮下来,单次赴澳就已经花费了数百元。那么,旅客就不得不相应压缩旅行开支,甚至减少或放弃赴澳。——这莫非正合当局“旅客税”的意旨?
再从国家政治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正如火如荼推进,国家以各种利好政策支持港澳与内地深度合作发展,要将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这种背景下,澳门如若真的开征“旅客税”,不得不让人质疑会否与国家大政方针背道而驰?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是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领导干部的要求,澳门政府各部门各级官员也尤应引以为戒。抓矛盾,解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是否开征旅客税的问题上要审慎评估,而非急着去讨论征多征少。要实现旅游业、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好多嘢等住政府去做,比如建立中长期战略规划,明晰各区域旅游资源定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系统,提升服务质素等,许多问题和诉求已是“老调重弹”,但为何至今仍是老难题?当局要省思! (澳门/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