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纪念日。行政长官崔世安先生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9周年酒会致辞时表示,新的一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有序建设“一中心、一平台”,加大力度推进经济适度多元作为当前澳门的重要工作。而明年将迎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也是特区政府换届之年,政府将依法做好行政长官的选举工作,营造良好有利的社会氛围。
澳门回归19载,市民欢声笑语庆回归,庆祝澳门回归后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澳门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有23位中产阶层澳门市民向本刊记者表示,澳门能有今天这种政通人和、经济腾飞、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是有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政策支持,澳门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指导下,特区政府历任行政长官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科学施政;不过其中也有回归前任职澳门政府公务员的7位退休不久的麦姓等先生认为,目前澳门社会整体而言市民对政府有很多民怨,主要是公务员队伍整体的工作效率比较偏低,这与近年澳门政府过度扩胀公务员编制有关,他们直言,现时10位公务员的工作效率未必能做回归前2位公务员的工作量,这应该可以说是与主管领导的决策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两位任职教师退休的马姓市民认为,因回归前澳门的年均游客量约为800万人次,而截止2018年9月,已累计接近3000万人次,这对于澳门60万市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而言,与回归前的澳葡政府相比较,而今的澳门市民当然是应该时刻怀有感恩祖国的心情,做好对澳门社会有益的每一件事;不过麦先生、马先生等被访市民也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新年的期望,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官员树立为市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应该将服务市民落到提高业务素质的实处,他们认为,澳门已经步入回归20周年,但澳门政府的整体管治能力还存在诸多后知后觉不如人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上对某些高层官员存在任人唯亲的用人作风深感失望,希望新届政府应有新的作为,为构建真正的阳光政府多做些实实在在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
新年新始新希望。行政长官崔世安在庆回归酒会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未来将继续聚焦改善民生,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住屋、教育、医疗、人才培训五大长效机制等。近日本澳近20位读者向笔者表示,2018年12月号《澳门月刊》选用的《澳门交通“年度报告”》以及《检视澳门文产基金是否善用》等专题切合了澳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何润生议员《交通困局,政府应强势破局》,汤泽森会长的《科学施政,摆脱交通恶性循环》,李建庆教授的《智能交通,优化城市运输命脉》等,以及苏嘉豪议员,林子恩先生、甄庆悦副事长、朱妙丽委员等检视文产基金是否善用辩论专题,以及林宇滔理事长的《经屋修法升以行政压抑,恐慌性需求必火上加油》等均受到澳门、珠海、广州、深圳、中山、北京、台湾等地读者的关注、回馈和好评。他们建议未来的澳门政府主管领导应具有专业水平能力,应坦诚交待市民疑虑的问题,应改变所谓新官不管旧案的歪风等。
澳门目前正积极透过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推动作为主体产业的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作为强化澳门产业适度多元的腹地,提升经济适度多元的成效方向指引,今期(2019年1月号《澳门月刊》)时事辩论主题选用了《探讨澳门人才发展的出路》作为主题,邀请有澳门立法会直选梁孙旭议员、政府人才发展委员会陈志峰委员、澳门专才发展协会黄健强理事长、澳门学人发展协会霍可欣理事长。以及焦点直击专栏,选用有《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专题,邀请访问有澳门大学副校长倪明选教授谈科教创新、澳门创研会林卓华会长讲思维与社会创新,澳门青联会莫志伟会长谈青年与创新,澳门科技大学刘景松教授谈文化创新,暨南大学港澳经济研究所钟韵所长谈大湾区制度创新等新观点新思维、新期望。相信各位嘉宾的论述点评会使得广大读者对新年新起点有新的认识和新的辉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