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社会最关注的议题莫过於两项:港区国安法及立法会选举,假若是以往,反对派定会每日洗脑式疯狂抹黑国安法,以吸纳支持者选票。但今次,反对派政党政客如戴耀廷之流都惜字如金,即使口说反国安法也低调过人。
反对派之所以战战兢兢,当然是因为担心反国安法会被DQ立法会参选资格。跟修订《逃犯条例》和23条立法不同,港区国安法是人大常委会制定后纳入基本法附件三,由特区政府公布实施的全国性法律,反对派从一开始就处於被动,要是他们仍然选择议席,就无法与中央正面对抗。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年轻学生和一堆新兴工会做反国安法的炮灰。
“二百万三罢联合阵线”、“香港众志”和“中学生行动筹备平台”将举行所谓“罢工罢课公投”。回想反对派在“修例风波”期间也多次试图发动“三罢”,虽然每次均失败告终,但至少行动背后的逻辑是不变的:以接近“揽炒”的方式逼迫政府让步,甚至投降。但今次反对国安法,“三罢”可以起到多少作用就相当存疑了。
以往的“三罢”即使不成功,但配合街头暴力,总能带来少许回响。但“修例风波”开始至今,警方拘捕近9千人,重创黑暴动员能力,当街头暴力式微,所谓“三罢”还有多少影响力?说得更直白一点,人大常委会远在北京草拟港区国安法时,相距数千公里外的香港即使闹得翻天覆地,会对过程有影响吗?
“香港众志”等人今次发起“三罢”,最大目的明显是为反对派打掩护,让反对派候选人不必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