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立◇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澳门经济民生智库研究员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琴澳深合区在绿色金融领域展现… [详细]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澳门回归祖国20年的关键年份,亦是本届政府届满即将迎来换届的关键时刻,时间上更是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后20年核心发展期。20年,弹…
澳门向来被称为“社团社会”,近万个社团成为澳门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大小小的社团为澳门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从1569年澳门第一个社团仁慈堂成立至今,澳门社…
回归20载,巨变之下“新澳门”(四):当家做主,澳门20+的成功探索吴小丽现任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 对比显著,回归成就巨大 20年的时间,似乎转瞬即…
回归20载,巨变之下“新澳门”(二):“澳门经验”,新时期更待魄力破局郝雨凡: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澳门思路智库理事长 回归成果,双特征显现 转眼间,澳门回归…
回归20载,巨变之下“新澳门”(二):经济起飞,澳门“多元化”的进行式吕开颜: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澳门理工学院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快速发展,…
农历新年伊始,节庆的气氛在澳门大街小巷依然浓厚。崭新的2019对于澳门而言,是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的特殊时期。从稚子到青年,澳门社会、特区政府都在经历着种种蜕变,如今…
卢士杰 齐鲁闻韶书画院院长。三十多年来,专业从事书画教育教学研究,注重“技”与“道”的融汇,关注“悟性”的启迪、“性情”的调节与净化,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作品…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一板一眼中求创新? 创新在这十多年来一直是炙手可热的名词,近些年媒体、社会舆论更是充斥着类似的字眼,中国在教育模式、人才模式培养的种种质…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五):打破制度僵局,科教再创新思路倪明选:澳门大学副校长、教授人才、创新,变革的时代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推出各种政策高屋建瓴,但究其…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四):激发制度活力,构建特色模式钟韵: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 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明晰湾区意图,深化合作 创新发展是…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三):自信面对,澳人定义全新“湾区生活”莫志伟: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澳门青年联合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 多方协力,推动澳门创新…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二):转变思维,社会跨出创新关键一步林卓华: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会长面对新事物,与时俱进 时下社会很流行讨论创新,大家对于创新的思考,大部…
湾区兴起:澳门创新发展(一)文化,澳门创新发展之根基刘景松:澳门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文学博士,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澳门校友会副理事长 一国两制,推动澳…
◆传新澳门协会理事长/林宇滔 今年施政辩论,石油气等燃油价格毫无悬念再次成为议员辩论的关注点,过去十多年来,社会对石油气价格“加快减慢”的质疑从未停止,早几年政府…
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原是根据第218/2008号行政长官批示于2008年8月12日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以建立关于“一国两制”策略性资料的参…
交通问题对于一座国际化的旅游都市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少媒体的报导以及网络上面游客的回馈,可以看出大家普遍对澳门的交通不敢苟同。长时间出现大塞车,甚至包含个别…
张学孔
国立台湾大学
先进公共运输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智慧运输协会副理事长,
台北市政府顾问,
欧洲自行车联盟(ECF)
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BBMW”理…
李建庆
澳门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助理院长、教授,
澳门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会长人多车多,交通自然“爆”
无论是从近几年的网络,还是媒体与社会的声…
黄承发
澳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助理教授,
澳门特区政府交通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交通是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落地第一印象,对游客而言,并不熟悉澳门交通,自然就会选择以的…
古永强门物流与运输学会理事长尖离峰差异大,市民少选择
对于澳门交通,很多人是以自身的出行体验来作为一个评估标准,以自身的出行体验来看,因为避开了最尖端的高…
汤泽森
澳门交通运输业总工会会长小城骤变,忽视行业发展
澳门的交通问题是长年累月形成的,回归19年,澳门人口从40万增加到65万,人口增长超过1/3,而此时道路却…
前言 时间飞逝,很快到了2018年的尾声,这一年澳门举办不少国际型赛事,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纷纷前来观光体验,游客总数也一度逼近3500万的新纪录,然而无论是在地居民还…
传新澳门协会理事长/林宇滔 备受争议的《经屋法》修订法案,11月13日在立法会一片争议声下获一般性通过,法案针对拥有物业的规定、申请家团代表年龄、申请限制…